科普課堂 | 巧讀食品標簽 選擇心儀食品
在物質(zhì)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每當我們走進超市時,都會被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食品所吸引,如何在眾多的食品中選擇我們中意的食品,除了商品的價格外,食品的標簽就成了我們挑選食品的重要參考依據(jù)了。那么如何通過食品標簽來選擇適合我們的食品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lǐng)大家了解一下如何正確閱讀食品標簽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心儀食品吧。
首先,什么是食品標簽?
食品標簽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生產(chǎn)者通過食品標簽說明食品的特征和性能,向消費者傳遞必要信息。消費者除了通過標簽上的文字、圖形及說明物了解食品的名稱、生產(chǎn)者、經(jīng)銷者、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凈含量等信息,還能通過配料表了解食品的成分,通過營養(yǎng)標簽了解食品的營養(yǎng)信息等。如何讀懂食品標簽上的種種“玄機”,選擇心儀的食品,大家不妨跟著小C來了解和學習一下閱讀食品標簽的“小竅門”。
主版面的“小心機”
食品標簽已成為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和消費者交流的重要手段,大家在閱讀食品標簽時,要盡量避開“思維慣性”,例如標簽上極具沖擊力的圖片、或者對于不同字號的文字注意程度等,都可能使消費者進入思維慣性,引起錯誤聯(lián)想,從而影響購買行為。大家在購買食品時要多關(guān)注可以反應食品真實屬性、成分特性的文字或者圖形,不但要注意“容易被觀察到的版面”,也應該注意到標簽中的其他版面。
食品名稱“三注意”
食品標簽上應標注反應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即能夠反應食品本身固有的性質(zhì)、特性、特征的名稱,使消費者一看便能聯(lián)想到食品的本質(zhì)。閱讀食品名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食品名稱是否閱讀完整?
有些不法商販在食品名稱的標示上會把掩蓋真實屬性的名稱標示的大而明顯,把真實屬性的名稱標示的很小、與背景色基本一致,甚至真實屬性的名稱遠離食品的其他名稱。例如“橙汁飲料”中的“橙汁”、“飲料”字號不同,“飲料”標示的很小或灰暗不顯眼,使人誤解食品的屬性;或者產(chǎn)品主版面醒目標注“牛肉棒”,在右下角的位置用較小的文字標注“大豆蛋白制品”等等。消費者在購買食品的時候,要注意將食品名稱讀“完整”。
2.“XX”和“XX味”有什么不同?
當產(chǎn)品風味僅來自于所使用的食用香精香料時,不應直接使用該香精香料的名稱來命名,如使用巧克力香精但不含巧克力成分的乳品,產(chǎn)品名稱不應為“巧克力”牛奶,而是“巧克力味”牛奶;僅僅使用草莓香精但是沒有使用草莓成分的餅干,食品名稱僅能標注為“草莓味餅干”等等。
3.注意區(qū)分不同屬性名稱之間的區(qū)別
“含乳飲料”是“飲料”不是“乳制品”;“液態(tài)法白酒”不是“純釀釀造”;“素肉”不是“肉制品”;“果蔬汁”和“果蔬汁飲料”質(zhì)量指標是不同的……不同的食品類別代表的食品屬性均有不同,食品名稱可以和產(chǎn)品類別結(jié)合比對進行區(qū)分,從而買到心儀的食品。
配料表“有講究”
1.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zhì)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zhì),其實說白了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食物變得更好吃、更好看、更有品質(zhì),也有部分食品添加劑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
例如,如果想讓酸奶變的更粘稠,可以適量添加“增稠劑”;“護色劑”可以使肉制品保持良好的色澤;“色素”能賦予食品一定的顏色。所以,食物的狀態(tài)、顏色、口味等到底是“天生麗質(zhì)”還是“后天養(yǎng)成”,可以從標簽中標注的食品添加劑中得到答案。小C為大家列出幾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幫助大家選擇食品:
酸度調(diào)節(jié)劑:用以維持或改變食品酸堿度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檸檬酸、乳酸、蘋果酸、檸檬酸鈉、檸檬酸鉀等。
抗氧化劑:能防止或延緩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變質(zhì),提高食品穩(wěn)定性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D- 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抗壞血酸(又名維生素 C )等。
防腐劑:防止食品腐敗變質(zhì)、延長食品儲存期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苯甲酸鈉及其鈉鹽、山梨酸鉀及其鉀鹽、二氧化硫、乳酸鏈球菌素等。
增稠劑: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膠,從而改變食品的物理性狀、賦予食品黏潤、適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穩(wěn)定或使呈懸浮狀態(tài)作用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瓜爾膠、果膠、黃原膠、卡拉膠等。
著色劑:使食品賦予色澤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莧菜紅、胭脂紅、赤蘚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靛藍、β-胡蘿卜素、和二氧化鈦等。
膨松劑: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入的,能使產(chǎn)品發(fā)起形成致密多孔組織,從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軟或酥脆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等。
甜味劑:賦予食品甜味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環(huán)己基氨基磺酸鈉(又名甜蜜素)、麥芽糖醇、糖精鈉等。
護色劑:能與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質(zhì)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xiàn)良好色澤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硝酸鈉、硝酸鉀、亞硝酸鈉、D- 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等。
漂白劑:能夠破壞、抑制食品的發(fā)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變的物質(zhì)。常見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焦亞硫酸鈉等。
2.注意配料表的順序